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行业动态 > 正文

    郁南投入700万建农业大数据平台,让农业不再靠天吃饭

    2018-01-12 16:21:17    浏览:0    点赞:0

    11月23日-24日,广东省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粤西北片现场会在中国无核黄皮之乡郁南举行。其中,郁南县建设的农业大数据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简称农业大数据平台),解决农业生产靠天吃饭

    南方农村报讯 11月23日-24日,广东省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粤西北片现场会在中国无核黄皮之乡郁南举行。其中,郁南县建设的农业大数据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简称农业大数据平台),解决农业生产靠天吃饭的难题,引起了与会人员的高度关注。

    今年10月,农业部印发《农业农村大数据试点方案》,决定自今年起在广东等21个省(区、市)开展农业大数据试点,力争2019年底初步形成涉农数据共享机制。

    郁南县高度重视“互联网+”战略的落地,创新“互联网+”应用领域,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今年7月,郁南县与广州大气候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大气候”)达成合作,在全省率先自主建设农业大数据平台,建立和健全从农田到餐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生态环境监测与农产品安全溯源系统,实现农产品“一张网”监管。

    农户从拒绝到主动上门请求安装

    今年7月29日,郁南县举行农产品电子商务产业园和农业大数据平台衔牌揭幕仪式。据悉,郁南县农产品电子商务产业园占地约4000平方米,设置展示展销区、O2O交易体验区、农产品检测区、农业大数据信息综合服务平台,集电商体验、展示、展销、检测、培训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目前已有20多家企业进驻产业园。据郁南县农业局长吴木生介绍,郁南县农产品电子商务产业园从动工到落成,仅用3个月。

    郁南县农业大数据平台监控指挥中心设置在郁南县农产品电子商务园。站在监控指挥中心前,郁南县农业局长吴木生如数家珍,郁南县农业大数据平台由“农眼”智能监测系统、“气候云”智能大数据平台、“农眼”手机应用程序三部分组成,通过农业智能硬件(农眼)落地田间地头全程实时监测采集数据,以智能云计算

    平台分析处理信息,整合科学种植方案,以监控展示中心和移动应用(APP)分享信息的方式,使得农产品从“根”上解决食品安全和监管溯源问题。

    据郁南县农业局长吴木生介绍,郁南县高度重视农业大数据平台建设,县里预算外投资资金700多万元。前期在寻找农户推广安装“农眼”时,曾有个别农户不理解,认为没多大价值,甚至放出“狠话”说如安装在他地里,也要拔了扔掉。对此,吴木生并没有灰心,他们积极与农户做思想工作,通过政府购买、农户使用的模式逐步推广“农眼”。

    “我们通过开展多期培训,引导农户去认识、熟悉‘农眼’,同时悉心做好技术、种植指导等服务,让农户真正接受我们。”大气候营销总监田丽介绍说,“目前第一期已安装100套“农眼”智能监测采集系统,覆盖13个镇无核黄皮、蔬菜、沙糖桔、水稻等基地,监测面积3000亩。“

    如今,农业大数据平台的示范带动效应已出来,不少农户已从不理解到理解,主动上门请求安装。吴木生称,郁南县农业局将继续推进郁南县农业大数据平台第二、第三期的建设,并通过市场化运作,力争把“农眼”覆盖全县。

    大数据让农业不再只靠天吃饭

    10月12日,在郁南县水塘村的谢鉴标无核黄皮基地,农二代谢杰辉正在给170亩无核黄皮树浇水,他向笔者展示他手机里安装的“农眼”APP,上面显示近日高温,提醒他注意土壤湿度。谢杰辉的黄皮基地安装了3个“农眼”,实时传递气温、降水、土壤、风速、图像等信息,为他做农事判断提供重要参考。谢杰辉称,有了郁南县农业大数据平台,打破了农业生产靠天吃饭的难题。

    “种什么,怎么种,怎么卖”的难题,很大程度源于信息的不畅通。目前,郁南县与大气候共建的农业大数据平台,实现了涉农主体之间信息的互联共享。“农眼”智能监测系统对监测点数据跟踪记录,实现对土壤湿度、光照、温度等农作物生长环境、气象数据实时监测,并上传至“气候云”大数据平台储存,经大数据分析,为农户提供灾害预警,病虫害防治与精准施肥灌溉信息。

    此外,大数据平台还可以接入郁南县政府开展的测土配方、土壤重金属、空气污染检测等第三方数据。“农眼”APP提供了农户管理生产过程数据的服务, 记录农场信息、农事记录、农作物品类等信息,实现农业生产信息化、可溯化。

    品牌化运作,营销更有说服力

    无核黄皮是郁南的特色农产品,当地每年都会举办无核黄皮节。今年的无核黄皮节,最大的亮点是郁南无核黄皮也有了属于自己的“身份证”,每个无核黄皮的包装箱都印上了二维码,通过手机扫码就可马上看到无核黄皮的生产基地、企业信息、生产图像记录等信息。“农业大数据平台可以对郁南农特产品进行全程溯源,以绿色可追溯为切入点,通过切实的数据,获得消费者信任,拓宽市场空间,同时也可对违规的农户进行追责。”郁南县农业局吴木生如是说。

    对此,农二代谢杰辉深有体会,今年他通过淘宝、微信朋友圈就卖掉了5000多斤无核黄皮,价格高达16元/斤。谢杰辉认为,“以前你说绿色、无公害,都是口说无凭,现在有了农业大数据平台,可看到图像,了解种植全过程,营销更有说服力更强。”

    广东优越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优越鲜)是当地农业龙头企业,也是郁南农产品电子商务产业园的运营方。优越鲜营运总监张传洁介绍,他们正在开展一个蔬菜直供项目,消费者线上下单,社区门店自提。该项目将充分借助郁南县农业大数据平台,在蔬菜基地安装“农眼”,消费者下单后可随时查看共享到电商平台的监测图像和数据。

    目前,优越鲜在省农信社的“鲜特汇”平台众筹山鸡,消费者下单认养后,就可实时看到山鸡的饲养、生长情况。张传洁称,有了大数据平台做支撑,消费者参与火爆,项目一推出就接到2000多个山鸡的订单,“把销售转移到生产之前,可以更高效安排生产,在生产端和消费端建立信任,这正是农业大数据平台提供了这一支撑。”

    广州大气候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称,农业大数据平台的建成,可以为农户更好地去提升他们的品牌,更好地为他们创收。预计在一二年内为农户能够增收20%,在一二年内也能为他们增产10%。(王森林 陈志深 )

    0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