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1月8日消息(记者薛倩 杨滢 刘涛)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今天是11月8日,距离今年的“双十一”越来越近了。大家还记得去年11月11日,互联网销售的成交额高达912亿元,超过美国感恩节、黑色星期五和网购星期一成交总额的两倍。业内人士预计,今年的“双十一”,将继续刷新记录。这近千亿的交易当中,肯定有一部分进了农民的腰包。
近年来,电子商务成为农村发展、精准扶贫的重要方式之一。业内人士指出,当前,我国农村电商发展还处于起步期,还存在诸多的制约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因素尚未破解。那么当前农村电子商务该如何运行,哪些问题需要马上解决?
周培元是湖北钟祥市知农企业负责人。每年“双十一”前后都是他最忙活的时候。而就在前不久,钟祥市农业电商创造了一个全国纪录,他们通过电商平台,一天销售富硒大米1.62万单,创全国粮食类农产品单品单日销售额全国第一。
周培元:我们当时销售确实非常火爆,已经大大超过了当时备货的预期,折合到每分钟就销售了140斤大米,每分钟的收入大概是400块钱现金。按目前的数字来测算的话,我们已经超过了传统销售的十倍。
电商平台不仅可以带来比传统销售渠道更快的速度,而且把市场的触角延伸到边远山区,成为帮助农民脱贫的新渠道。四川省南江县普照寺村,地处国家十四个连片贫困区的秦巴山区,过去由于销售渠道不畅,村里贫困户的土特产只能卖到村里的集镇上。去年,村里设立的农村电商服务站,贫困户陈幸福在家门口就能出售土特产。
陈幸福:去年我卖了一千多个土鸡蛋,土鸡也卖出去好几十只。
通过电商平台,土特产不仅卖得快,价格也不错,因此农村电商发展迅猛。农业部最新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额约500亿元,2015年就达到1505亿元,2016年,预计超过2200亿元。与此同时,农业电商的品种也逐渐丰富起来,过去是以干活或是初加工的产品为主,现在鲜活农产品也逐步发展起来,年交易额呈现逐步增长的态势。
量上去了,如何维持和发展,靠得就是质。对于农产品来说,更是如此。上个月,京东商城和全国最大的水产品加工基地浙江舟山,达成了合作协议,通过电商平台,把深海生鲜美味快速送到消费者手中。这次联手,他们首先要考虑的就是怎样保证产品的质量。浙江舟山福昕水产品公司负责人曾岳祥:
曾岳祥:也就是说,你在哪个洋区,哪一条船,哪个时间段里面生产的,然后是通过什么运输环节进入冷库的。
京东商场负责人王笑松:全程是冷链配送,我们采用的是专业定制的保温箱,保温箱里面有蓄能板,我们需要把用户订购的生鲜产品,放到保温箱里面,由我们配送员送到顾客的家中。
要把住农产品的质量,不仅要在运输配送环节上下功夫,更要在产品源头把好关。
在湖北钟祥,通过电商销售大米,必须要通过专业评委的打分,才能获准销售。钟祥市知农公司负责人周培元:
周培元:我们成立了专项小组,包括质监,工商,包括商务、粮食局,除此之外,我们还成立了一个评委会,对所有的企业交上来的大米,我们都一一打分,这个评分标准要比国家制定的大米标准还要严格。
应该说,农村电商未来的发展空间广阔,但是业内人士也指出,目前,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尤其是生鲜产品电子商务还处于刚起步的阶段,这集中表现在,农产品网络销售的比例还比较低,农村的互联网普及率还不高。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副司长王小兵:
王小兵:我们测算,现在农村的互联网普及率还只有32.3%,尽快修通农村高速互联网,这是一个困难,一个问题。
此外,适用于农村电子商务的产品分等分级,包装运输标准尚不健全,导致同价不同质,同质不同价现象广泛存在,难以建立消费者信任,制约了农产品网上销售。京东商场负责人王笑松:
王笑松:农产品还是品种比较多的,但是作为消费者,往往并不清楚哪些是他需要的,或者哪些是最好的,那么这就需要建立一套信息体系。
制约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第三大问题,是农村物流网点不足,尤其是由县延伸到乡村一级的物流体系尚不健全,特别是农产品出村最后一公里难题尚未完全破解。
记者了解到,农业部将全面启动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并加快农业电子商务标准体系并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
为了突破这些障碍,商务部、财政部、农业部等相关部门今年将继续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示范点如今已扩大至以中心部为主的200多个县,并采用竞争性选择方式,像贫困地区倾斜。商务部市场建设司副司长孔令羽:
孔令羽:通过中央财政的支持,加大电商在农村的覆盖,加强农村物流快递的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电商创业人员的专业培训,使得农村的传统商贸流通设施,进行信息化改造,并且扩展电商的服务功能,增加从事农村电子商务的企业和从业人员的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