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招商合作 > 正文

    融资成生鲜电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通”才是王道

    2018-01-12 16:26:30    浏览:0    点赞:0

    原标题:生鲜电商的“痛”与“通”

    ■河南经济报记者 马红梅

    眼下,对于许多生鲜电商企业来说,用“蓝瘦香菇 ”来形容一点儿也不为过。记者了解到,从2005年全国第一家生鲜电商企业——易果生鲜正式成立,到2015年生鲜电商成为互联网创业和资本追逐的风口,再到如今的融资难,在经过10余年的发展,生鲜电商行业依旧难以摆脱“赔钱赚吆喝”的局面。一边是做传统意义上的电商BAT三巨头百度、阿里以及腾讯强势介入、跑马圈地,使许多中小生鲜电商企业倍感“压力山大”;一边是中国传统农业生态体系为生鲜电商的创新发展频出难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觅得良机,对于众多生鲜电商企业来说犹如在“刀尖上起舞”,关键是看谁能笑到最后。

    高毛利却难赚钱

    前不久举行的中国农业生鲜电商发展论坛上,一组数据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在全国4000多家生鲜电商企业中,只有1%实现了盈利,4%持平,88%亏损,剩下的7%是巨额亏损。

    “当前,做生鲜电商的企业不是亏损,就是巨亏。”北京网商快建管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创始合伙人孙振华直言,原因在于投资方前期准备不足,运营团队对整个市场的把控有限。由于生鲜产品易腐烂、难保存,这就需要在仓储、物流以及配送等一整套系统工程上下足功夫。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是30%~50%的毛利,在前期投入力度大、维护运营成本高、中间环节损耗大等事实面前也显得苍白无力。

    前端虽是客户线上的轻轻一点,后端却是整个供应链体系作支撑。“由于供应链体系具有不可复制性,要保证生鲜商品能按时按质配送到客户手中,就要建立相应的冷链物流和仓储系统,而成本则是普通商品的1~2倍,这最终使相关企业盈利能力大打折扣。” 对于供应链体系的建设,孙振华表示,高投入阻碍了生鲜电商行业发展。

    眼下,正是位于南半球的智利车厘子成熟季节。那么,与新西兰、澳大利亚出产的车厘子相比,哪一个更胜一筹呢?这就需要消费者从味道、口感上进行比较。

    “与其他商品相比,生鲜产品的特性更加突出。反映到生鲜电商平台上,也更加凸显了线下体验店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孙振华解释道,事实上,当前同质化严重也是造成生鲜电商盈利难的一大原因,这就需要相关企业在建立别出心裁的体验店上花心思,从而提升商品的客户体验度、增加客户黏性。与此同时,互联网作为内容服务商,可以通过做大做优无形的服务来反哺有形的产品,最终通过下单量体现出来。不过在这个过程中,回报时间较长,且需要持续地投入人力、物力、财力。

    融资成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近来,对于此前已经完成了3轮融资的半成品净菜电商——青年菜君来说,日子变得异常艰难。突如其来的投资方撤资事件无疑是当头一棒,进而导致其内部资金链断裂,一度被频频爆出“裁员、资产清算或分拆”等风波。一时间,关于生鲜电商步入了资本“寒冬期”的猜测不绝于耳。

    在孙振华看来,如果因为当下生鲜电商行业出现倒闭潮,就说资本“寒冬期”来临未免有些危言耸听。不过,在生鲜电商行业普遍遭遇亏损的情况下,其对于新资本的依赖度就会相对较高。

    “不是生鲜市场太脆弱,而是当前市场所处的发展阶段造成的。”一位还未从破产阴霾中恢复过来的生鲜电商玩家表示,2012年生鲜市场初露锋芒,随后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上演的都是资本围着生鲜电商转。然而,从今年开始,融资难就出现了苗头,特别是进入7、8月份以来,很多生鲜电商开始追着资本跑。

    事实上,无论是青年菜君,还是深圳小农女,从创建至今,他们都在运营模式以及销售方式上发生了诸多变化,同时也出现不少问题。

    “投资方不会拿钱让你来试错,烧钱仅仅是走通生鲜电商的第一步,而靠烧钱和补贴的方式也注定走不长远。”孙振华表示,从前两年争相“下海”到当前遭遇“溺水”困境可以看出,生鲜电商的门槛并不是想象中那么低,有时需要强有力的“东家”来为这个“无底洞”埋单,而企业要想真正走得更长远,还是要从依赖资本向依赖市场、重视用户真实需求转变。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杨风雷指出,纵观整个生鲜电商行业,当前处于天使轮和A轮融资轮次的较多,由于资本具有先天逐利性,这个从一出生就被众多资本看好的项目依旧要面临一个最现实的问题,那就是如果后期想继续获得资本的青睐,就必须拿出漂亮的数据,靠业绩来说服投资方追加投资。

    积极构建冷链通道才是王道

    生鲜作为人类的刚需,随着居民消费的升级,将会催生一大批网上生鲜购物的主体。同时这也是一个高频低消的行业,虽然资本方态度由先前的积极到现在的较为谨慎,但是谁也阻挡不了整个行业发展的步伐。

    据《2016年中国生鲜电商行业研究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生鲜电商市场交易规模达497.1亿元,增长80.8%,预计2017年中国生鲜电商市场交易规模将突破1000亿元,渗透率达7%。有市场人士研究发现,生鲜产品目前在我国的电商渗透率仅有1%左右。

    在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石涛看来,生鲜电商从来都不是一个伪命题。即便是面对行业普遍亏损这一现状,阿里、百度、腾讯以及京东等巨头依旧持续介入,他们也正是看到了生鲜电商这片蓝海市场的巨大发展潜力和利润空间。只是要保证用户舌尖上的新鲜,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构建冷链物流通道,实现从采购、仓储到运输再到配送等各个环节的全供应链融合发展。

    对此,孙振华表示:“相比美国生鲜的火爆,国内生鲜电商市场可以学习借鉴其完善的物流配送体系以及先进的冷链技术运用。在国内,由于农产品冷链设施不完善导致损耗以及浪费严重,造成食品物流成本约占到总成本的50%以上,所以构建高效冷链物流刻不容缓。另外,要不断完善冷链物流行业标准,积极推广全程冷链物流体系理念和技术,加强与供应链上游环节沟通,利用大数据平台,打破传统农产品信息不对称弊端,为冷链物流提供智力支撑,确保产品的仓储及配送,进而提高用户满意度。

    与此同时,冷链物流被誉为物流行业的“珠穆朗玛峰”,也是国家构建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的重要一环,近年来得到稳步发展。这其中离不开国家政策方针的扶持。今年6月,财政部、商务部联合印发了《关于中央财政支持冷链物流发展的工作通知》,对相关冷链项目建设给予资金支持。

    “未来的生鲜市场一定会出现市场细分,超大型、复合性品类会隶属于某几家品牌。一些专注做区域性、能提供个性化全流程极致服务体验的品牌也会发展的比较好。”孙振华表示。

    0
    !我要举报